close

近來具有爭議性的議題除了該不該廢「死刑」外,在五月底鳳凰花開的季節中,各大媒體及報章雜誌紛紛隨著國中基測的到來探討起「教育」的問題。經濟學告訴我們,勞動力的好壞影響廠商的生產力,進而影響一國GDP,教育可以改善勞動力,因此教育在各國皆是重要的一環。教育部努力推動「一綱多本」、「建構式數學」等政策,國中基測被設計成門檻測驗,成為升學唯一篩選工具,分分必較。在教育普及、強調學歷、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工作辛苦的父母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上自己的後塵,隨時都在為孩子灌輸「念書才會有前途」的觀念,在考試制度下,學生們受限於格式化的學習環境,禁錮的思想,也抹殺了創意。



「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畫畫、寫歌詞、寫詩?都要大考了火燒屁股了還在做些沒意義的事!那些考試都不會考,快點念書!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國中老師的一翻話,可以抹殺多少學生在才藝上的信心?對一個不太喜歡念書,但在其他方面表現優異的偏才來說,他們永遠都在尋找屬於他們的舞台,然而那些格式化思考的師長,甚至是他們的父母,似乎都無法以其他角度來看待這樣的學生,甚至已經開始堪憂這學生「黑白」的未來。最後那些偏才的內心成為寸草不生的沙漠,唯獨他們對興趣的執著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擁有創意及獨特思考的「泉源」來維持他們的生命力,然而同時也是其他人眼中的「刺」,碰不得也望之卻步。



教育是引導學生走向確的未來,以經濟學角度來看,教育是刺激國家生產力提高國民所得,但錯誤的教育將導致反效果。對於那些不愛念書但其他方面特強的偏才或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來說,學校教育可能是他們的痛苦來源。有些學生會不管其他師長的批評,逃離真實的人生現場,自我陶醉在灌溉他們心靈泉源的興趣中,在他人眼中,那種學生是「無知」、「不替未來的自己著想」甚至被貼上「沒有前途」的標籤;有些學生喪失信心,迷失自我,最後選擇自暴自棄,甚至處處反抗師長,排斥上學,在他人眼中,那種學生是「叛逆」、「壞學生」;而有些學生則選擇拒絕與外界溝通,長期心情低落,在他人眼中,那種學生是「自閉」、「內向」、「不擅表達溝通」,最後那些學生也成為師長預期中的中輟生,他們努力在又黑又寒冷的環境中找尋自我存在感。而只有那些選擇擱下夢想,相信那些讀書經、大學經,奉師長那些升學主義魔咒為聖旨、為信仰的學生,在師長眼中才是「儒子可教也」、「有前途」,原來選擇跟大家一樣才是這生態環境中的生存之道。



競爭的時代中,由「考試」和「升學」的兩個座標所框出的棋盤中,那些沒有思想只會拼命向前的過河卒子,才是師長眼中的「乖」學生。



在五月底,保險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感人心脾的影片─「心中的小星星」。影片中描述一個天生擁有寫讀障礙的印度小孩─伊祥,在他眼中英文字母、文字都是噁心的昆蟲,會爬到手上桌上,噁心到想用鉛筆盒把那些蟲給打死;數字是宇宙中的幽浮、外星人,他想像力豐富的在考試時想像兩個數字在宇宙中戰爭。一開始他是一個創意豐富可愛活潑的小男孩,但卻因為肌肉萎縮、無法正確判斷距離等問題而時常惹禍;無法正常握筆寫的字都打結,學校老師常找家長到學校指責伊祥,而父母沒有找出問題的癥結反而處處責怪伊祥,甚至覺得這小孩是故意找碴、懶惰等,因此將他送至管教嚴格的寄宿學校。從此伊祥的臉上那曾經溫暖陽光的笑容蒙上了一層寒冬特有寒冷孤寂的冰霜,以及植物凋萎般的血色面容。



在這個小小生命的大大世界中,他被打了無數個叉,伴隨著失望、憤怒、指責的面孔而來...像是被判了無數個死刑,像是行走在無人的沙漠中,內心從掙扎、反抗,到缺乏勇氣及力量來大喊、求救,在一次又一次的無奈掙脫、絕望、心靈失血,在這樣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隻伸出的援手,沒有任何一個肯定的擁抱、真誠溫暖的眼神,在外界早已經定義好「乖」與「不乖」的價值觀中,他永遠都跟大家不一樣。當自己背叛了靈魂努力想跟大家一樣時卻發現自己不快樂,因為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當自己選擇依然孤傲的在屬於自己的性情中豪邁翱翔時,卻缺乏他人的認同,得不到存在感,開始質疑自己的堅持,這是許多人的故事。因為靈魂被深鎖在不特質的枷鎖中,你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掙扎及痛苦,在「該與其他人一樣」的生存遊戲中,你努力的在與自己堅持的獨特想法與興趣中取得平衡,但往往過程中這種無奈與失落都鹹溼的在臉龐滑落過無數次,最後你才發現,原來這種偏才或與他人不同的特質是你生命中的一大原罪。



影片中,伊祥永遠無法跟大家一樣,他喜歡畫畫,但是缺乏他人的欣賞,他有寫讀障礙,但缺乏他人的體諒及細心去找尋解決的方法,而抖落一身的斥責及傷口。最後他遇到一個懂得愛他的美術老師,在老師細心的觀察下發現到他寫字的規律及問題所在,他比他父母更懂得肯定小朋友,發現了他的特長及美術天分,實在令我感動。



「所羅門群島的原住民,當他們要砍一棵樹的時候,他們並不會真的準備斧頭刀具,而是聚集全部落的人到一棵樹的前面,不斷的咒罵這棵樹,之後不到三天,這棵被嫌棄的樹就枯死了!」



這是影片中提到的小故事,我聽到時感到非常震撼。那些違背外界制式化的價值觀及準則所遭致的責備,往往使一棵能百花盛開,綻放無限繽紛色彩的樹凋萎。在一個還沒開始長大的樹苗,沒有人能確定他長大後是棵瓊林玉「樹」,還是高自標「樹」,你的言語也許有力量撼山拔樹,但你沒有權利規範一棵樹該如何「成長」,否則他永遠都不會「茁壯」而綻放出如同愛恩斯坦的精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